环境保护科学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环境规划与管理

  • 山水林田湖修复项目组织实施模式——以青海祁连山生态修复为例

    孙宁;彭小红;张茜雯;

    青海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以下简称"青海祁连山重大工程")是我国重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的第一批国家重大示范工程项目。在分析青海祁连山重大工程项目类型和构成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重大项目4个方面的特点,重点阐述了青海祁连山重大工程近3年实践里工程项目组织管理6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和经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6个方面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5个方面的完善优化对策建议,为后续继续开展二期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和环保类重大项目组织管理提供决策上的借鉴。

    2020年04期 v.46;No.220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7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 ]
  • 基于百度指数的贵州地级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研究

    冯霞;张目;

    文章针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信息不充分的局限,引入百度指数,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宜居及生态文化等4个方面构建贵州地级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2013~2017年贵州9个地级市的指标原始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投影法对贵州9个地级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从空间上看,黔东南州、黔南州和黔西南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位列全省前3位,远超其余6个地级市;从时间上看,贵州9个地级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都呈现出波动增长的态势,其中贵阳市、毕节市和铜仁市的增幅位列前3位。样本期内,贵州各地级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但区域间呈现非均衡发展的态势。

    2020年04期 v.46;No.220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 ]
  • 后“煤改气”时代政府与居民清洁取暖行为演化博弈分析

    高新伟;张增杰;

    以"煤改气"工程为代表的清洁取暖是进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举措。在推动"煤改气"工程的道路上,政府补贴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构建居民与政府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利用Jacobi矩阵对局部均衡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用数值仿真模拟了由于参数和初始值不同对演化结果的影响和演化路径。结果表明,存在两种演化稳定策略,其中居民进行"煤改气"改造、政府不对"煤改气"居民进行财政补贴激励的策略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最后,针对"煤改气"工程的推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020年04期 v.46;No.220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5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 ]
  • 资本与生态的对立:福斯特生态批判的逻辑主线

    石晨;任学丽;

    作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福斯特的生态批判思想与资本主义现实结合非常紧密。他通过对资本与生态对立的揭示,阐述了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下,自然资本化、技术改良、生态伦理重构、政策革新等环境改良措施都将以失败告终。福斯特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生态批判,不仅明确了环境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而且重申了只有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真正解决生态问题。福斯特的生态批判思想对研究我国生态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参照意义。

    2020年04期 v.46;No.220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 ]

环境经济与政策

  • 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实证分析

    汪东;吴洁珍;陈达祎;洪丽云;

    为建立循环经济综合评价体系,量化评价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研究构建了4大类共16项指标的循环经济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指数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运用德尔菲法和线性加权法评估2010~2014年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增长21.3%,资源能源消费水平指数、废弃物排放水平指数、废弃物回收利用水平指数和废弃物处置水平指数分别增长24.2%、25.8%、20.0%和8.1%。研究期间,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资源能源消费水平、废弃物排放水平、废弃物回收利用水平取得了显著提升,但废弃物处置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2020年04期 v.46;No.220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 ]
  • 基于熵值法的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与对策研究

    李小娟;

    文章从生态保育、环境治理、生态经济和资源节约4个方面选取了20个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表现参数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2008~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近些年来陕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资源节约利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应继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

    2020年04期 v.46;No.220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 ]
  • 欠发达地区生态建设PPP模式研究——以固原海绵城市为例

    汪洋;徐咏;黄绵松;

    文章通过分析欠发达地区生态建设应用PPP模式的优势,并结合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宁夏固原海绵城市PPP项目的案例经验,从项目采取PPP模式运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的分析,提出欠发达地区采用PPP模式进行生态建设的新思路与建议,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生态建设提供借鉴。

    2020年04期 v.46;No.220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 ]

环境综合整治

  • 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以嫩江流域为例

    段扬;蒋洪强;吴文俊;周元春;

    文章以嫩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改进输出系数模型对研究区2006~2010年非点源TN与TP负荷进行了估算与空间模拟。结果表明2010年TN与TP入河量较2006年减小26.30%和18.04%。不同污染物来源中,对于TN和TP的贡献率排序为土地利用>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水。土地利用变化对于TN和TP的输出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2006~2010年间有30.47%的土地发生变化,其中林地转变为草地面积最大;非点源TN和TP产生量总计分别减小了7 979.51和3 172.08 t,其中水域减小量最大,而草地产生量则增加最多;根据土地利用类型TN与TP转变过程量得出水域转变为草地这一过程对于氮磷的削减量最大,而林地转变为水域这一过程对于氮磷的增加量最大。

    2020年04期 v.46;No.220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 ]
  • 天津于桥水库沉积物磷累积特征及其释放潜势

    王乃丽;王金梅;李慧;周滨;邢美楠;刘红磊;

    于桥水库是天津市唯一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因其藻华影响供水安全,沉积物内源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采集于桥水库柱状沉积物,利用~(210)Pb和~(137)Cs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构建其沉积年代学,分析磷及其赋存形态的历史分布特征,计算其累计通量及演变过程,评估水库内源磷释放通量和对上覆水的贡献。结果表明,于桥水库沉积物中总磷含量范围为364~837 mg/kg;1980年之前,水库沉积物中TP含量较为恒定,平均为(440±24.8)mg/kg,之后呈现明显的累积特征,均值上升为(579±136) mg/kg,最高达837 mg/kg。沉积物中可交换态磷(Ex-P)、铁铝结合态磷(Fe/Al-P)和有机磷(Org-P)在时间上均呈现与总磷类似的逐渐累积的变化特征,钙结合态磷和残渣磷是主要的成分。一维孔隙水扩散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于桥水库沉积物-水释放通量为1.130~3.665 mg/(m~2·d),水库内源磷是藻华发生的重要物质来源。上述研究结果将为于桥水库藻华发生风险防控和水质管理提供支撑。

    2020年04期 v.46;No.220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 ]
  • 小流域水环境治理过程信息互联与反馈系统设计

    刘雪洁;胡玖坤;孙麒;任仁;

    为有效提高水环境质量信息的互联准确和反馈时效性,该研究设计了小流域水环境治理过程信息互联与反馈系统。在硬件配置中,将MSP430F1611芯片作为控制主体,结合D/A信息转换处理器对小流域环境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和处理,并利用ZigBee局域网实现水环境治理数据的共享互联;在软件环境中,将"信息采集-信息互联传输-信息反馈"作为核心思想,构建节点神经层特征信号最佳拓扑结构,利用神经网络和ZigBee协议设计信息采集、无限互联通信和反馈结构,对采集到的信息特征属性进行关联处理,实现对水环境质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反馈互联。结果表明,该系统的信息互联准确性较高,信息反馈过程可保持在4 s之内,充分说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2020年04期 v.46;No.220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 ]
  • 水解酸化-MBR组合工艺处理雏鸡孵化场废水

    刘士军;陈星;

    文章介绍了采用水解酸化-MBR组合工艺处理雏鸡孵化场废水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当进水COD、BOD5、NH3-N和SS浓度分别为1 230、268、22和456 mg/L时,污染物去除率依次分别为96.7%、97.5%、82.7%和98.6%。经该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稳定,并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2020年04期 v.46;No.220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再生水深度处理站在火电厂回用水中的应用

    王焕伟;治卿;杨耀国;张平;康谦;

    某电厂利用市政中水经再生水深度处理站处理,用于热电厂补充用水。该处理站处理规模750 t/h,主要采用MBR工艺,并使用离子交换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工作站运行稳定,水质与水量均满足电厂需求,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

    2020年04期 v.46;No.220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 ]
  • 基于Cadna/A软件的地铁噪声现状及声屏障降噪模拟研究

    殷承启;徐文文;许雪记;叶秋霞;张玮;

    以某市地铁4号线为例,利用Cadna/A软件预测沿线噪声分布现状,对沿线现有声屏障的降噪效果进行模拟预测,并对重点敏感点提出声屏障增补建议。结果表明:位于4a类区的敏感点昼间超标率为8%,夜间超标率为75%,位于2类区的敏感点昼间超标率为31%,夜间超标率为56%,位于3类区的敏感点昼间超标率为23%,夜间超标率为33%;通过降噪效果模拟,3 m高声屏障降噪量为3.0~11.1 dB(A),覆盖至12层,4 m高声屏障降噪量为3.0~11.4 dB(A),覆盖至12层,5 m高声屏障降噪量为3.0~11.5 dB(A),覆盖至13层,半封闭声屏障降噪量3.1~13.9 dB(A),覆盖至30层,全封闭声屏障降噪量为30 dB(A),覆盖至30层;针对投诉敏感点,通过模拟不同类型声屏障的降噪效果提出声屏障增补建议。

    2020年04期 v.46;No.220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 ]
  • 大气污染特征研究及臭氧污染个例分析——以深圳市龙华区为例

    朱珠;谭成好;吴惬;赵倩;

    根据深圳市龙华区观澜子站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龙华区近年来空气质量状况、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时间变化特征、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浓度相关性,以及典型臭氧(O_3)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华区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空气质量指数(AQI)超标日中,O_3浓度超标天数最多,其次依次是PM_(2.5)、PM_(10)和二氧化氮(NO_2)。PM_(2.5)、PM_(10)和NO_2在秋冬季的浓度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而O_3浓度则在夏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除O_3(日间浓度高于夜间浓度)以外,PM_(2.5)、PM10和NO_2晚间浓度高于日间浓度。此外,相关性研究表明,颗粒物污染以细颗粒物为主,O_3(8 h)和NO_2与颗粒物浓度均呈正相关性。由于地域差异的存在,O_3(8 h)和颗粒物浓度的相关性在不同地域表现也不同。同时,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和人为排放源的相关性较高。

    2020年04期 v.46;No.220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0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 ]
  • 南京市小型水库水质评价和富营养化分析

    陈美军;陈非洲;

    小型水库数量众多,在防洪、灌溉、供水、养殖和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8年7月(丰水期)和2019年4月(枯水期)对南京市37个小型水库水质进行了调查。丰水期总氮平均浓度1.01 mg/L,显著低于枯水期的1.49 mg/L。丰水期总磷平均浓度0.057 mg/L,枯水期0.055 mg/L,两个时期无显著差异。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丰水期平均浓度4.92 mg/L,不显著高于枯水期的4.58 mg/L。南京市小型水库丰水期以III类水为主(48.7%),V和劣V类占27.0%,影响指标为总氮和总磷;枯水期V类水比例较高(41.7%),其次是IV类水(30.5%),影响指标为总氮。两个时期富营养和中营养水库分别占比约55.0%和45.0%。平原型水库水质劣于丘陵型水库。结果表明,与大中型水库相比,小型水库水质更易受氮磷的影响,应重视小型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

    2020年04期 v.46;No.220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 ]
  • 乌鲁木齐市城市污泥保水特性的研究

    杨涵博;李轩男;罗艳丽;

    本研究测定了城市污泥的吸水倍数、吸水速率和保水率等保水指标,研究了污泥不同添加量对土壤保水性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仪观察干污泥和保水污泥的结构,从微观上解析污泥的保水特征。结果表明:150μm污泥的吸水倍数为4.98 g/g,约为2 mm土壤的7.1倍;1 min时150μm的污泥吸水速率为5.09 g/min;150μm污泥可保水14 d;污泥的粒径越小,吸水倍数越大,吸水速率越高,保水率越高;在土壤中添加25%的污泥后,土壤的吸水量比纯土壤提高了49.77%。污泥吸水主要为物理吸附,作为一种良好的保水剂,添加于土壤中有利于水分的保持,粒径越小,保水效果越好。

    2020年04期 v.46;No.220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城市生态保护

  • 徐州市春季大气VOCs污染特征研究

    赵秋月;陈凤;刘倩;李慧鹏;

    运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快速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于2018年5月对徐州市2个国控站点农科院、桃园路的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观测,分析VOCs的浓度状况、组成特征及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农科院和桃园路的VOCs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05.3和108.5μg/m~3,VOCs组成结构以烷烃和芳香烃为主,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较大的物种主要是芳香烃类物质,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溶剂和涂料的使用。应重点强化工业企业的VOCs治理,特别加强区内使用溶剂型涂料的涂装企业的整治。

    2020年04期 v.46;No.220 97-10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 ]
  • 昆明市地下水污染防治现状与对策

    吴雪;张英;何佳;张坚;周鸿斌;和萍;

    文章以昆明市为例,分析了昆明市地下水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总结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和存在问题。分析表明,由于长期未受到充分重视,昆明市地下水已呈现出污染加重的趋势。近年来,昆明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监管能力不足、监测网络覆盖不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磷石膏堆场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试点和进一步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的对策建议,为昆明市和其他南方城市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2020年04期 v.46;No.220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 ]
  • 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统计预报应用及效果评估

    于晓东;纪欣彤;王闯;

    基于沈阳市统计预报中逐步回归及简易逐步回归模型,利用2017年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自动监测实况数据,采用相关系数、标准化平均偏差等指标检验2种模型的预报效果。结果显示:逐步回归及简易逐步回归模式均能够较好的表征污染变化趋势,2种预报模式预报对AQI均表现出春夏季优于秋冬季特点。逐步回归、简易逐步回归模式24 h预报效果优于48和72 h。其中简易逐步回归模式24 h级别准确率达到67%。

    2020年04期 v.46;No.220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 ]
  • 大连市城区夏季环境空气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曹姗姗;

    利用Synspec GC955-611/811在线气相色谱仪对大连市城区2019年夏季(5~8月)大气中VOCs进行了连续监测,研究了VOCs组分浓度情况和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烷烃是城区大气中最丰富的VOCs物种,其他依次是芳香烃、炔烃和烯烃。5~7月大连市城区VOCs浓度整体保持稳定,8月份浓度明显升高。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计算了各类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各组分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排名分别为烷烃、芳香烃、烯烃和炔烃,分别占比45.8%、29.3%、19.8%和5.1%。关键VOCs活性物种甲苯、异戊烷和正丁烷分别占VOCs总体积浓度的5.6%、10.7%和13.0%。利用PMF受体模型对VOCs的来源进行解析研究,2019年夏季大连市VOCs主要来源来自涂料/溶剂使用(45.1%)、机动车排放(24.0%)、油气挥发(16.1%)、液化石油气(10.7%)、天然源(4.0%)。

    2020年04期 v.46;No.220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 ]
  • 苯胺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共代谢机制

    王镔;蔡凯;邵汝英;赵振华;王帅;高峰;蒋伟群;

    本实验从苯胺废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苯胺高效降解菌,并将其命名为LS1。经过形态特征和序列相似性对比,确定LS1为粪产碱杆菌。苯胺降解能力实验结果显示,苯胺浓度为1 000 mg/L以下,停留时间延长至72 h时,菌株LS1对苯胺的降解率可达到95%以上。苯胺最佳共代谢碳源选择的实验结果显示,以1 000 mg/L为苯胺实验浓度时,抗坏血酸对菌株LS1的降解率提高最为明显,其次是甲醇、葡萄糖、淀粉、蔗糖。鉴于对方便保存和经济方面的考虑,选取葡萄糖为最佳共代谢碳源,并通过实验证明最佳投加比为苯胺与葡萄糖COD为2∶1时。

    2020年04期 v.46;No.220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9 ]

环境风险防控

  • 污染场地异位热脱附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案例研究

    张笑然;熊樱;孟祥帅;岳希;

    文章通过对北京某污染场地异位热脱附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要点进行全过程剖析,明确了在异位热脱附修复工程设计阶段、设施建设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和工程验收阶段等各环节中环境监理人员需重点关注的事项,并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类似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污染场地异位热脱附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提供借鉴,为相关研究及管理制度制定提供案例参考。

    2020年04期 v.46;No.220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 ]
  • 工业铝灰资源化利用及管理政策研究现状与展望

    曹云霄;王志强;李国锋;张广鑫;陈刚;

    实现铝灰的资源化利用可以有效节约资源、改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对铝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铝灰的来源、分类、组成和危害性,并介绍了国内外针对铝灰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及我国对于铝灰的管理政策。最后,展望了我国铝灰资源化利用未来技术和政策的发展前景,提出了相关建议。

    2020年04期 v.46;No.220 128-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5 ]
  • 工业场地土壤中汞的来源及其修复技术研究

    周艺颖;程卫国;

    文章分析了我国工业场地土壤中汞的来源,汞在土壤中的赋存形式和危害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治理与修复汞污染场地/土壤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对每一种技术的适用情景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汞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与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0年04期 v.46;No.220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 ]

  •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正>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研的单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基础性、培育性、前瞻性、战略性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经过五十余年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环境规划、水、大气、固废、城市生态和环境风险等六大优势领域。在科技机制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工作,为政府部门与社会企业提供了环境保护全过程服务,为国家与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全面地科技支撑。

    2020年04期 v.46;No.220 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正>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原为人事部于1987年批准设立的中国环境规划院(劳人编[1987]131号),独立运行于2001年,为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国家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等战略研究,承担国家中长期生态环境规划、重点流域和区域规划、重点领域环境规划等编制与实施评估技术支持;开展环境政策相关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承担环境保护税费、生态补偿、环保电价、排污交易、环境审计、环境公共财政等环境政策实践与应用研究;承担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绩效评估等工作;开展生态环境重大工程项目的策划设计和污染修复工程方案编制、实施及评价工作;承担环境风险评估与规划、污染损害鉴定、环境经济核算与评估等研究及技术支持;开展环境健康评估、环境修复、生态恢复配套技术与政策研究。

    2020年04期 v.46;No.220 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E方知库期刊群

    <正>E方知库期刊群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协办)的11本学术期刊为主体组成,是目前中国生态环境领域唯一的学术期刊群。,所属期刊包括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JES)、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EHS)、Acta Ecologica Sinica (AES)、《环境化学》、《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环境工程学报》、《生态学报》、《生态毒理学报》、《坏境保护科学》和《能源研究与管理》。其中JES为SCI/EI收录期刊,EHS为SCIE收录期刊,《环境科学》为EI收录期刊。旗下主要中文期刊均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各项引证指标在国内生态环境领域期刊中均处于前列。

    2020年04期 v.46;No.220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